两年一届的研讨会由原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创办于2007年,汇聚国内外学术精英,交流前沿科技成果,“促进司法鉴定理论和技术交流,推动司法鉴定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宗旨逐渐深入人心。秉承这项宗旨,继续以开放的胸襟,以共享为目标召开的本届研讨会。
本届研讨会研讨内容更加关乎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求。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不仅涵盖司法鉴定传统的“三大类”,还涉及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这一新领域。该领域的科研、鉴定虽然起步较晚,但对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其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大会及时地将此纳入研讨范围。首次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之名主办。经中央编办和司法部批准、于2017年10月更名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被明确赋予承担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职能。这是国家对研究所多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研究院的激励和鞭策。研究院将继续以研讨会和《法医学杂志》、《中国司法鉴定》、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三本杂志为平台,高质量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套开会议的形式提增学术交流的效能。在研讨会同期,召开FSR的国际编委会并承办2019国际法医毒物协会地区会议。全英文学术期刊FSR创刊2年余,已入选PubMed Central 、Scopus、DOAJ、ProQuest、CSCD等国内外知名科学文献数据库。研究院将努力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助推国产学术成果不断走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
在如此盛大的会议上,我中心客座教授于晓军博士受邀参加,同时参加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博士、美国联邦调查局实验室 科学分析部 高级法庭科学家Marc A.LeBeau教授、国际法庭毒物协会(TIAFT)前主席Olaf H.Dummer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于晓军男,汉族,1959年8月1日出生,吉林市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法医学专业)、法医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现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主任、法医学研究所所长,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委员,《法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医学会会员,广东省法医学会理事,深圳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人,汕头市司法鉴定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汕头市和潮州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要业绩:从事法医学和病理学教学、科研及法医学鉴定工作25年。主要从事颅脑损伤、法医死亡学、法医生物力学和实用法医学鉴定新技术等研究。负责指导硕士生16名、博士后3名,协助指导博士生4名、硕士生5名。1987年~2003年先后负责组建吉林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和法医学研究所,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检普通病理学解剖200余例和法医病理学鉴定1000余例、法医临床学鉴定1000余例、毒物检验鉴定60余例、参加法医学鉴定会数十例次,具有较丰富的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临床学检案鉴定,特别是多因素致死致残的复杂疑难案件死因分析和伤因分析的经验。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副主编规划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和专著6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8篇);主编和参编法医学教学CAI课件各1部,获科学技术技奖省级2项和市级3项,省级医药类媒体教材奖1项;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专利1项,已公告和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汕头市优秀专利发明人奖,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2次和省级1次。
本次研讨会上,于晓军做了“电击死的常规法医病理学新证据—浆膜电击纹,腕-踝部骨骼肌细胞核极向化的研究与应用”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首先引入四个不同种类电击案例,具体介绍各类电击的主要表象,使与会者和场外听众很容易理解报告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案例具体内容,提出专业学术问题,通过专业角度解答问题,阐明观点;最后,于晓军博士介绍了通过实践凝练自制的8导联电流-电压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和所具备的优越性能。报告以电损伤的常规病理形态内容结束,同时提示大家:“不应忽略传统病理形态学研究,认真仔细、善于观察,仍有许多经典“捡漏”;病理-临床关联”。于晓军博士的学术报告,使我们认识到法医病理学实践的重要性,也被专业人士评价为“可写入教科书的内容”,于晓军博士的专题学术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参会者的热烈欢迎和经久不息的掌声。